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二
徽宗皇帝
禁元祐党人下
崇宁三年正月,诏三苏集及苏门学士黄庭坚、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等集并毁板。
二月□□[1],诏翰林学士张康国编类元祐臣僚章疏。
四月甲辰朔,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,不问有官无官,并令在外居住,不得擅到阙下。令具逐路责降安置、编管等臣僚姓名下项。除名勒停、编管人:
广南路:
广州: 王庭臣(武) 潮州:崔昌符(武)
连州: 吉师雄(武。连州非广南,此必误。)
封州:李 愚(武) 康州:钱 盛(武) 梧州:李嘉亮(武)
桂州:张庭坚 昭州:邹 浩 龚州:范正平
宾州:郭子旂(武) 象州:龚 夬 惠州:潘 滋(武)
连州:陈 瓘 昌化军:任伯雨 琼州:赵庭臣
湖南路:
柳州:曹 盖 全州:柴 衮(郢州又有柴衮) 道州:葛茂宗
归州: 陈 祐(归州属湖北,此恐误) 澧州: 马 涓(澧州属湖北,此恐误)
英州: 李 祉(英州属广南,此必误) 南安军: 张 琳(南安军属江南西路,此必误)
江南路:
江州:洪 羽、李 骧 太平州:李之仪 饶州:苏 昞、李 茂
信州:郑居简 歙州:曾 焘 池州:裴彦臣
洪州:李积中 南康军:尹正言 全州:陈 琳
淮南路:
庐州: 金 极[2] 高州:卞 有(高州属广州)
福建路:
福州: 王化基(高州又有王化基)
京东路:
单州:李 贲 曹州:石 芳 登州:黄 策
密州:邓世昌(内臣)、赵希德(武) 广济军: 张 夙
京西路:
随州: 赵天佐 金州:李穆(內臣。全州又有李穆) 均州: 冯百药
郢州: 柴 衮(已见全州)
陕西路:
同州:安信之 成州:郭执中
河北路:
相州:宁 景 深州:王 察 邢州:李 僴
棣州: 王 贯
除名勒停羁管人:
湖南路:
全州:李 穆(已见金州) 安州:顾禹臣 复州:李 深
江南路
宣州:赵子遵 信州:贾 佾
淮南路:
濠州:李公弼 真州:李 酌
京东路:
青州: 王化臣(內臣)
京西路:
随州:高公应
除名编管人:
湖南路:
永州:曾 纡 桂阳监:蔡克明(內臣)
江南路:
建昌军:杜师益
勒停编管人:
湖北路:
荆门军:孙琮
江南路:
抚州:高 渐 筠州:邓考甫 广德军:胡端修
两浙路:
处州:赵 珣
益州路:
维州:张 集 汉州:吴安逊 眉州:周来徽
简州:封觉民
梓州路:
遂州:李 新
京东路:
淄州:衡 钧
京西路:
颍州:赵令畴、宗 耆 唐州:李 杰
编管人:
湖北路:
荆南府:吴则礼
勒停居住人:
湖南路:
潭州:蓝 绎(追一官)
京东路:
徐州:冯 说
京西路:
西京:冯 悦(降五官)
除名勒停居住人:
广南路:
循州:陈次升
江南路:
临江军:王 觌
福建路:
邵武军:谢文瓘 建州:丰 稷
京西路:
房州:张舜民
除名勒停人:
湖南路:
郴州:周 谊
淮南路:
亳州:吕谅卿
勒停安置人:
江南路:
南安军:江公望
淮南路:
海州: 马 城(追三官) 光州: 孙 杰(追五官)
除名勒停编管真决人:
湖北路:
峡州:谭 衮(决臀杖二十)
除名勒停配本州牢城人:
广南路:
新州: 三班奉职王履(武) 高州: 入内内侍省左藏库使王化基(崇宁元年九
月二十六日建州)
除名勒停编管永不叙人:
广南路:
韶州:王 道 雷州:范柔中
安置人:
湖南北路:
鄂州:常州别驾范纯粹
汉阳军:祁州团练副使安焘
衡州:贺州别驾、改廉州司户参军曾布
全州:贺州长史阎守勤
兴国军:建安军节度副使朱师服
淮南路:
黄州:黄州别驾张耒 汀州:濮州团练副使曾肇
两浙路:
睦州安置、舒州团练副使章惇
别驾居住人:
两浙路:
温州:衢州别驾王古
落职宫观居住人:
江南路:
宣州: 徐 勣(落翰林学士,依前朝奉大夫、提举洞霄宫)
淮南路:
和州:龚 原(管勾玉局观)
光州:刘安世(提举崇福宫)
泰州: 李 谷(落观察使,降授皇城使、提举鸿庆宫)
两浙路:
婺州:周 常(管勾崇禧宫)
杭州:杨 畏(提举洞霄宫)
京东路:
沂州:刘奉世(提举崇福宫)
南京: 张士良(降授西京左藏库副使、提举鸿庆宫)
京西路:
汝州: 吕希哲(降授朝请大夫、管勾鸿庆宫)
蔡州: 苏 辙(提举上清太平宫)
落职知州人:
淮南路:
蕲州:刘 拯
舒州: 王涣之(降授承议郎)
两浙路:
杭州:蒋之奇
益州路:
成都府:虞策
京西路:
陈州:石 豫
陕西路:
秦州:曾孝蕴
河北路:
成德军:吕嘉问
责降人:
湖北路:
范致明(落侍御史、责降监岳州酒税)
江南路:
董士良(降授內殿承制、添差吉州酒税)
梁 宽(降授朝散郎、添差南康军酒税)
黄安期(降授宣德郎、添监虔州酒税)
都 贶(降三官、监抚州酒税)
淮南路:
谭 康(左藏库使、添差蕲州都监)
赵 越(降授朝议大夫、监无为军酒税)
杨瑰宝(降两官、监宿州酒税)
陈 并(降授承事郎、添监涟水军酒税)
滕 友(追两官、监泗州酒税)
张 恕(降两官、落职、高邮军添监酒税)
曹兴宗(降授宣德郎、监寿州酒税)
蔡 硕(落朝散郎、军器少监、依旧內殿承制、监蕲州酒税)
福建路:
倪直孺(降两官、监南剑州酒税)
周 谔(降授承奉郎、监泉州商税)
萧 刓(降五官、添监漳州商税)
洪 刍(降两官、监汀州酒税)
两浙路:
沈 千(降授宣德郎、添差监常州酒税)
陈师锡(降授朝奉郎、添差监衢州酒税)
梓州路:
刘 勃(降授承议郎、添监绵州酒税)
京东路:
徐州: 范纯礼(降五官、少府监、分司南京)
陕西路:
陈 唐(降授承务郎、监华州酒税务)
延福宫使、奉国军留後、知入内省事郝随(落职,提举醴泉观)
郝随罢知省必有故,当考。《席旦传》,当考。
左中散大夫、宝文阁待制、知杭州宇文昌龄(迁中大夫致仕)
六月甲辰,诏: 『元符末奸党并通入元佑籍,更不分三等。应系籍奸党已责降人,并各依旧,除今来入籍人数外,余并出籍。』 今元祐奸党:
文臣曾任宰臣执政官:
司马光(故) 文彦博(故) 吕公著(故) 吕大防(故) 刘 挚(故)
范纯仁(故) 韩忠彦 曾 布 梁 焘(故) 王岩叟
苏 辙 王 存 郑 雍 傅尧俞(故) 赵 瞻(故)
韩 维(故) 孙 固(故) 范百禄 胡宗愈(故) 李清臣(故)
刘奉世 范纯礼 安 焘 陆 佃 黄 履(故)
张商英 蒋之奇
曾任待制以上官:
苏 轼(故) 刘安世 范祖禹(故) 朱光庭(故) 姚 勔(故)
赵君锡(故) 马 默(故) 孔平仲(故) 孔文仲(故) 吴安持(故)
钱 勰 李之纯(故) 孙 觉(故) 鲜于侁(故) 赵彦若(故)
赵 卨(故) 王钦臣(故) 孙 升(故) 李 周(故) 王 汾
韩 川(故) 顾 临(故) 贾 易(故) 吕希纯 曾 肇
王 觌 范纯粹 吕 陶 王 古 丰 稷
张舜民 张 问(故) 杨 畏 邹 浩 陈次升
谢文瓘 岑象求 周 鼎 徐 勣 路昌衡
董敦逸(故) 上官均 叶 涛(故) 郭知章 杨康国
龚 原 朱 绂 叶祖洽 朱师服
余官:
秦 观 黄庭坚 晁补之 张 耒 吴安诗
欧阳棐 刘唐老 王 巩 吕布哲 杜 纯(故)
司马康 宋保国 张保源 孔平仲 汤 戫(故)
黄 隐 毕仲游 常安民 汪 衍 余 爽
郑 侠 常 立(故) 程 颐 唐义问(故) 余 卞
李格非 陈 瓘 任伯雨 张庭坚 马 涓
孙 谔(故) 陈 郛 朱光裔 苏 嘉 龚 夬
王 回(故) 吕希绩(故) 欧阳中立(故) 吴 俦(故) 尹 材(故)
叶 伸(故) 李茂直 吴处厚 李积中 商 倚
陈 祐(故) 虞 防 李 祉 李 深 李之仪
范正平 曹 盖 杨琳 苏 昞 葛茂宗
刘 谓 柴 衮 洪 羽 赵天佐 李 新
衡 钧 衮公适(故) 冯百药 周 谊 孙 宗
范柔中 郑考甫 王 察 赵 峋 封觉民
胡端修 李 杰 赵令畴 郭执中 石 芳
李 贲 金 极 高公应 安信之 张 集
黄 策 吴安逊 周永徽 高 渐 张 夙(故)
鲜于绰 吕谅卿 王 贯 朱 絃 吴 朋(故)
梁安国 王 古 苏 迥 檀 固 何大受
王 箴 鹿敏求 江公望 曾 纡 高士育
邓忠臣(故) 种师极 韩 治 都 贶 秦希甫
钱景祥 周 绰 何大正 吕彦祖 梁 宽
沈 千 曹兴宗 罗鼎臣 刘 勃 王 极
黄安期 陈师锡 于 肇 黄 迁 黄挟正
许尧辅 杨 朏 胡 良 梅君俞 寇宗颜
张 居 李 修 逢纯熙(故) 高遵裕 黄 才
曹 盥 侯顾道 林 肤 葛 辉(故) 宋寿岳
王公彦 王 交 张 溥 许安修 刘吉甫
胡 潜 黄 祥 杨瑰宝 倪直孺 蒋 津
王 守 邓允中 梁俊民 王 阳 张 裕
陆表民 叶世英 谢 潜 陈 唐 刘经国(故)
扈 允(故) 张 恕 萧 利 赵 越 滕 友
江 洵 方适 陈并 洪刍 周 锷
许端卿 李昭玘 向 训 陈 察 钟正甫
高茂华 杨彦璋 廖正一 李夷行 彭 醇
梁士能
武臣
张 巽 李 备(故) 王献可(故) 胡 田 马 谂
王 履 赵希夷 任 濬 郭子旂 钱 盛
赵希德 王长民 李 永(故) 王庭臣 吉师雄
李 愚 吴休复(故) 崔昌符 潘 滋 高士权
李嘉亮 王 珫 刘延肇 姚 雄 李 基
内臣:
梁惟简(故) 陈 衍 张士良 梁知新(故) 李 倬
谭 扆 窦 钺 赵 约 黄 卿 冯 说
曾 焘 苏舜民 杨 偁 梁 弼 陈 恂
张茂则(故) 张 琳 裴彦臣 李 偁(故) 阎守勤
王 绂 李 穆 蔡克明 王化基 王 道
邓世昌 郑居简 张 祐 王化臣
为臣不忠曾任宰臣:
王珪(故) 章惇
诏:『重定元佑、元符党人及上书邪等事者合为一籍,通三百九人,刻石朝堂,余并出籍,自今毋得复弹奏。』
本纪、《实录》全不载此。
戊午,诏曰:『朕嗣位之始,恭默未言,往岁奸朋,复相汲引,倡导邪说,实繁有徒。或据要路而务变更,或上封章而肆诋毁,同恶相济,非止一端。推原其心,岂胜诛殛?比诏编类,具列姓名,乃下从班,博尽众议,仍为三等,各竭所闻,庶几佥同,罔有漏失。惟邪慝之复起,盖源流之相承。迹其从来,于元祐得罪宗庙,宁分等差?悉皆亲书,通为一籍,载刊诸石,置在朝堂,为臣不忠,附见于末。所丽虽异,其罪惟均。朕方以仁恩遍覆天下,前既遣绌,弗忍再行,亦有可矜,出于籍外。自时厥后,已定不渝,群听式孚,毋复辄论。其元符末奸党并通入元祐籍,更不分三等。应系籍奸党已责降人,并各依旧。除今来入籍人数外,余并出籍,今后臣僚,更不得弹劾奏陈。』
诏:『章惇、曾布、黄履、岑象求、董敦逸、马涓、孙谔、王回、尹材、葛茂宗、范柔中,并依元祐系籍人逐次已降指挥。其余续入籍人,子并亲兄弟并免,即不得到阙,仍依已降指挥施行。内李偁、阎守勤等子弟,关枢密院取旨。』寻改『不得到阙』字作『即不得收在京差遣』字,余依已降指挥。壬戌,蔡京奏:『奉诏令臣书元祐奸党姓名。恭惟皇帝嗣位之五年,旌别淑慝,明信赏罚,黜元祐害政之臣,靡有佚罚。乃命有司,夷考罪状,第其首恶与其附丽者以闻,得三百九人。皇帝书而刊之石,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,永为万世子孙之戒。又诏臣京书之,将以颁之天下。臣窃惟陛下仁圣英武,遵制定功,彰善瘅恶,以昭先烈。臣敢不对扬休命,仰承陛下孝弟继述之志?谨书元佑奸党姓名,仍连元书本进呈。』
七月壬申朔,诏应入籍人,父并不得任在京差遣。戊寅,降授中大夫蒋之奇追复右正议大夫,念其进对之际,尝陈绍述之说也。诏李偁、阎守勤并依元祐系籍人逐次已降指挥,其子及亲兄弟,并与外路远处监当差遣。李洵仁落閤门祗侯,阎休落寄班祗侯,李洵直入续籍。内臣子并亲兄弟有系入内使臣者,并送内侍省。丙申,诏:『除第一次立石入籍元祐奸党,及今年六月十七日降指挥,章惇等十一人子并亲兄弟逐次已降指挥外,其续入籍人,并合依今年六月二十六日指挥。』
六月二十二月六日指挥,已并入十七日指挥,或仍别见。
十一月丙子,诏:『上书邪等人,今后内外官司并不得荐举改官。及县令已举到人,更不收使,仍令吏部将上书邪等姓名遍牒行下。』庚辰,诏:『上书邪等选人,除不得注知县令、丞外,其职官、录、参、判、司、簿、尉,并许差注。』丙申,祀圜邱,大赦天下,应系贬谪官员,除元祐奸党籍所别有指挥不许移放之人外,未量移者与量移。
四年二月乙酉,诏:『元祐奸党,五服内亲属不许保明充三卫官。亲勋、翊卫即知同保系籍元祐奸党五服内亲属而不告者处斩。』
五月戊申,诏:『前降元祐奸党五服内亲属不许保充三卫官,及知同保有犯不告条内、「五服」字上,各添入「本宗」二字。』又诏:『元佑奸党系籍,除情罪人子不得到京师及不注知州、知县差遣外,父、子、孙、兄弟并余指挥并罢。』
七月甲寅,御批:『元祐奸恶,即今皆有坟寺,岁度僧行及紫衣师号等尚如故,未曾降指挥冲改。可令从今并住罢,更不施行,以戒为臣之不忠者。』礼部勘会吕大防、韩维、司马光、韩忠彦、傅尧俞、孙固、郑雍、曾布、胡宗愈、黄履、蒋之奇、陆佃、文彦博、吕公著、
李清臣、王岩叟、苏辙、张商英、刘挚十九人所管坟寺,诏本身所乞寺额特免毁拆,不得充本家功德院,并改赐敕额为寿宁禅院,别召僧住持。丁巳,御笔手诏:『应上书、奏疏见羁管、编管人,可特与放还乡里,仰州县长吏及监司取责亲属保任其身,仍令三省量轻重,具名立法闻奏。』
此诏有启之者。
八月壬辰,诏:『应上书编管进士已放归乡里、责亲戚保任者,若犯流以上罪,或擅出州界,或不改革,辄有谤讪,其保任与同。』
十二月癸巳,御笔手诏:『昨降手札,应上书、奏疏见编管、羁管人令还乡里,责亲属保任。而有司止从量移,其诬谤深重,除范柔中、邓考甫不放外,余并依已降指挥放还乡里,令亲属保任如法。』
校勘记
[1]二月□□《长编拾补》卷二十三校云:『《续宋编年资治通鉴》云:「二月,置漏泽园。」《十朝纲要》系之戊申,《东都事略》本纪系之丁未。』
[2]金极 原本『极』字作墨丁,据《长编拾补》卷二十三补。
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三
徽宗皇帝
编类元符章疏
元符二年三月。先是,中书舍人曾肇入对,言:『以舜继尧,所守一道,然犹明四目,达四聪。及禹继舜,亦拜昌言。在汉,宣帝始亲政事,诏臣民上书去其副封,以防壅蔽。唐太宗初即位,孙伏伽以小事谏太宗,厚赐勉之,以诱言者,至于本朝,可谓平治,而祖宗以来,数诏百官,使以次对。神宗举而行之于熙宁之初,以兴起事功,为后世法。臣愿陛下远观舜、禹、汉、唐之所行,近迹神考之故事,修转对之制,下不讳之令,明诏百官,下及民庶,使得极言时政协委员【杰按:此处应是打字错误,衍“协委员”三字】,无有所隐,然后陛下择其善者而从之,且报之以赏,大则加之爵秩,小则赐之金帛。其言不足采,若狂诳牴牾者,一切置之,不以为罪,庶以鼓动天下敢言之气,纾发郁抑堙塞之情。当今先务,无易此者,惟陛下亟行之。』是日,诏送三省。辛卯,诏曰:『朕以眇身,始承大序,任大责重,罔知攸济。永惟四海之远,万几之烦,岂予一人,所能遍察?必赖百辟卿士,下及庶民,敷奏以言,辅予不逮。矧太史前告,天将动威,日有食之,期在正月。变异甚钜,殆不虚生。夙夜以思,未烛厥理,将以弥纶初政,消弭天灾,自非药石之规,孰开朕德?况今周行之内,人有所怀,刍荛之中,言亦可采。凡朕躬之阙失,或左右之忠邪,政令之否臧,风俗之美恶。朝廷之德泽,有不下究;闾阎之疾苦,有不上闻,咸听直言,毋有忌讳。朕方开谠正之路,消壅蔽之风,其于鲠论嘉谋,惟恐不闻,而行之惟恐不及。其言可用,朕则有赏;言而失中,朕不加罪。朕言惟信,非事空文。尚悉乃心,毋悼后害。应中外臣寮以至民庶,各许实封言事,在京于合属处投进,在外于所在州军附递以闻。布告迩遐,咸知朕意。』中书舍人曾肇之词也。
四月癸丑。先是,中书舍人曾肇言:『伏思上书之人所言不一,其泛论大体、指陈利害、事干有司者,即乞降付政府,委官看详。有可施行,旋具闻奏。如此,则圣诏之出,不为空文,施之国家,固非小补。惟陛下留听。』是日,以奉议郎郑敦义为承议郎,左班殿直高士育为承务郎,韶州仁化县令鹿敏求为承事郎。赐太学上舍生何大正同进士出身,及开封府进士吕彦祖并为初等官。大正,真州司法参军;彦祖,淄州司户参军。敦义、士育、敏求仍令閤门引见上殿,皆以应诏上书可采,故赏之也。
崇宁元年八月乙丑,臣寮上言:『臣闻爵人于朝,与士共之。刑人于士,与众弃之。二帝三王之御天下,不易此道。伏见前日诋讪先朝、动摇法度、罪不容诛之人,比者追贬而显黜之,皆板镂所陈章疏,且颁降手诏,著所以罪之之由,俾中外洞知本末,此真与众弃之之美意也。臣愚尚以为陛下践阼之始,渊默不言,尝开献书之路,而以书献者,有自布衣取甲科以令百里,或加秩一等,或解武弁而寄寺、监、丞、簿之禄。天下之士,不知彼所论列为何等语言,往往怀疑,迄今不释。欲望出其所上封事,布之四方,果其言有补国是,则至公之议,帖然自厌。脱或志在觊望,倖侥名器,无忠嘉一定之论,有奸俭两可之语,附下罔上,累光烈而害初政,则于此时,岂可以置而不问?如以臣言可采,望早赐施行。』诏:『除郑敦义、江绎外,鹿敏求追所授承事郎,降充簿尉;高士育追所授官,依旧左班殿直;吕彦祖追所授官,何大正追所赐出身及所授官,并不得应举。』
《实录》无此。元符三年四月十七日,敏求自仁化令特改承事郎;士育以左班殿直特换承务郎;大正以太学上舍生特与赐同进士出身,为真州司法参军;彦祖亦补初等官,为福州司法参军。士育、敏求仍召对。
九月癸巳,降授朝议郎、提点淮南东路刑狱钟正甫为金部员外郎。正甫于元符末应诏上书,第为正上第一人,故擢用之。
《实录》载正甫除金部外,它书不载。正上乃检《会要》增入,或削去。
是月己未,诏中书省开具元符臣僚章疏姓名如后:
正上(六人):
钟世美 乔世材 何彦正 黄古俊 邓洵武 李积中
正中(十三人):
耿 毅 宗 雨 李 申 俞 贲 蒋静
叶 承 张景仁 冯 懈 孙 览 张 揚
萧拱辰 张彦逸 刘 泾
正下(二十二人):
许奉世 宇文邦彦 吴 珪 李 籍 廖彦正
单 暐 曾 仁 王 宁 李景直 王 瑜
黄 适 邹子济 李彦远 尹复溱 辛之武
陈南夫 祝 向 曾 谠 王景行 陈之立
周 熊 范 峒
邪上尤甚(三十九人):
范柔中 邓考甫 封觉民 李 新 吴 朋
衡 钧 胡端修 赵令畴 周 谊 安信之
孙 琮 高公应 郭执中 王 察 赵 峋
李 杰 李 贲 石 芳 吴安逊 朱 绂
周永微 杨 琳 金 极 张 集 吕谅卿
苏 炳 鲜于绰 黄 策 高 渐 王 吉
张 夙 王 贯 葛茂宗 曹 盖 赵天佐
衮公适 洪 羽 柴 衮 刘 谓
邪上(四十一人):
梁 宽 曹兴宗 谢 潜 许安修 罗鼎臣
于 肇 黄 迁 刘吉甫 王公彦 莫仲正
杨 肋 许尧辅 胡 良 李 修 黄安期
梅君俞 沈 千 张 居 黄 才 寇宗颜
曹 盥 林 肤 葛 辉 逢纯熙 王 交
张 溥 胡 潜 刘 勃 陈 唐 董 祥
陈师锡 王 守 蒋 津 高遵恪 王 阳
张 裕 王 极 侯显道 周遵道 宋寿岳
扈 充
邪中(一百五十):
赵 越 朱光裔 王忠恕 刘质夫 邓允中
王 岐 谢悰 苏处厚 高公湜 吴 伟
江 询 刘 冲 萧 刓 刘 戣 宋勋年
吴文规 张 琮 狄 瑾 郭 時 杨 令
刘 宪 张 宷 任宝贤 任伯雨 苏大本
沈 街[1] 王 箴 陈师锡 王 发 吕 陶
李 浩 王 履 陈师道 上官公裕 刘天启
张 耒 史彭年 梁俊民 黄 谹 李 赓
李 昇 杨 植 薛 逢 梁景初 李 霪
张 戴 耿 毅 刘 涣 李 平 刘 廓
李孝迪 陈中夫 张永弼 张 戭 李良翰
窦 诵 黄安期 孙大临 张 恕 宋 宷
马 衷 高 定 唐 耜 富 开 鲜于绰
韩 英 范 谔 陈象古 王天常 宁祖武
李 干 翁 升 邵伯温 张上行 韩安岳
商师申 宇文譓 李知远 吴 瑰 潘见素
苏之悌 张 苏 李 闳 衡 石 祁彭年
陈 喆 叶世美 孙 琮 毛 随 杨敦仁
檀 固 许广渊 李云从 夏侯景仁 唐广仁
许 劭 高徽 杨 明 郭简修 黎 延
孙秉善 陈 昇 朱 曾 陈炎 段 察
武仲荀 姚 讽 王望之 李由颐 苏 迥
段 黉 冯百药[2] 陈良能 王 迥 赵孝立
宋之珍 楚兴宗 陈【■靡彡】 李晋裕 冯千里
高士戬 韩 晞 王彦升 张 确 刘 奕
王中师 范 埴 贺昌辰 张 及 张 铎
鞠 铎 鞠嗣复 贾公裕 裴迪祖 王 祐
梁安国 晁说之 王奥之 刘经国 倪直孺
王夷约 杨天惠 刘 觉 陈 策 李处仁
朱 恪 路昌衡 周 鼎 李 圭 陈 缜
邪下(三百一十二人)
王 革 张 諟 朱 肱 钱 升 杨忠信
王 收 李 庚 刘端彦 梁 兑 张 睿
傅 耆 王 伟 赵茂曾 杨致祥 董 丕
竹 璟 郑 纲 党 钧 任日新 赵齐贤
苏尧臣 高 复 任仲奇 闾邱陞 陈 琰[3]
陈 皋 成彭年 梁 薿 陈 琳 王 瞍
乔天锡 丁执善 何宗翰 卞 京 李知章
范子修 李 援 徐 瑛 王 觊 毛叔度
吴 倚 方 适 林 定 谭 极 黄 同
傅希宠 王彦弼 王师正 刘知至 刘 寀
李 程 马 牧 任 邕 窦 护 黄汝方
宋 适 张 誉 杜之邵 王 时 马 恕
孙 发 李彦弼 倪直孺 杨 韶 王 箴
邓安正 黄正一 吴光美 李公夤 徐公宣
杨 直 聂敏修 吴 昺 崔 陟 徐 诜
谢 愔 周 邠 高 临 李志忞 萧景修
徐 俯 季孝常 范百亿 何 权 宇文辉
俞次契 宁宗杰 魏 镗 李羲叟 苏之■【山弟】
时君陈 张 照 李 茂 安 潭 魏 介
章 讽 江 楶 陈 邕 林崇旦 陈 京
陆 涣 裴保淳 程之才 余 卞 吕 蕡
魏 富 陆彦述 支 詠 刘 勃 费勉中
马永逸 董 义 辛春卿 毛 撝 黄叔靖
陈 C 杨 洵 郑子渊 傅 烈 盖士宏
耿居正 毛 完 薛 睿 黄 讽 聂思孝
杨 明 宁 凤 舒洪中 洪 刍 武仲询
向 湜 徐 愈 王 骥 陈 力 阎 建
孟 道 张 友 刘 跂 汪 忱 李 寿
邵 秬 胡 盘 熊俊民 崔 鶠 向 询
黄应求 刘仲昕 司马宏 黄 熙 孟完旦
张元矩 唐嘉问 曾 峄 范子丹 江汝言
冯正卿 王 涛 刘 思 徐大经 吕元中
吴文规 杜 颖 柴 羲 卞 议 欧阳旻
尹 翊 胡 沔 孙大临 葛敏修 叶 薿
钱大中 燕景贤 任唐悫 张 硕 陈诲
李庭坚 史唐陈 杨 居 陈 升 黄子宁
赵 晞 张 沆 王 彦 富 纯 江 洵
刘 溥 吴 环 史保躬 赵丕远 王 涟
姜蹈中 朱 绘 西门聿 赵 襄 马 洙
张 济 朱 恪 李 黯 文嘉谟 上官彝
孙 曾 潘 琮 黄 权 胡 庶 程 俱
马待问 李 翦 周希尹 燕 默 萧拱辰
傅 宁 郑少微 王知常 郝宗臣 林 骈
郑 语 刘 宽 杨容之 施 迈 高公从
陈师锡 何景甫 范 埙 张庭玉 唐 靖
张 朴 赵 衡 王 适 曾 绎 刘 蒙
毛 求 盖 荐 李敦常 张 直 杨瑰宝
李处诲 晁咏之 宋由正 陈 中 逢纯熙
张 珙 史彭年 李 机 杨 禾 梁 鼎
高公杰 赵子涣 家 愿 王 箴 陆表民
杨 杰 白 镇 衮公适 苏象先 高 渐
赵 岯 郭永年 杨 传 朱行中 王 注
滕 友 侯晋卿 周 锷 毛直友 范世文
苗 蓁 赵 渥 王景行 谢学廉 李世基
陈 悫 窦 卞 孟长民 周 种 阎 崇
郭奉世 薛 及 任有功 徐商美 宇文湛
刘文美 上官均 张 沔 王公彦 贾休复
宋直方 乔 甫 高士丕 江 伟 刘鼎臣
常徽猷 何 爽 韩升卿 何大受 陈修己
贺 霖 张彦逸 俞 唐 马希道 蒲 俊
刘 爽 秦 宪 蒋 琳 方 鼎 胡慎修
冯正雅 张 元 勾居体
庚子,赠宣德郎钟世美为右谏议大夫,录其子为郊社斋郎。世美元符末任福建路提举常平,因日食应诏上书,乞复熙宁、绍圣政事,以销天变。至是追赠。
诏旨载世美书甚备。按:癸已先书降授朝请郎钟正甫为金部员外郎,以元符末上书,第为正上第一。注云:或削去,与此何如?
十一月甲辰,诏曰:『元符之末,下诏求直言,盖欲广朕闻见,裨益政治。比以所上章疏付之有司,考其言邪正。今具名来上。其间昌言谠议,指陈阙失,皆有所嘉纳,不能释手。至其言当于理,又陈父子兄弟继述友恭之义者四十一人,悉加精擢,用劝多士。内有附会奸慝、诬毁先帝政事者,总百四十人。然言有浅深,罪有轻重,取其诋讥谤斥言之尤甚者三十八人。览之流涕,弗忍再观。得罪宗庙,朕不敢贷,可责逐远方。次等者四十一人,其言亦多诋讥,各与等第降官,责远小处监当,以戒为臣之不忠者。勘会邪上尤甚系范柔中等三十八人,内郭执中已除名勒停,吴朋、王古已身亡,朱纮致仕老疾。邪上次等系梁宽等四十一人,内陈唐、扈充、许安修已身亡,刘吉甫系承务郎致仕。』诏范柔中等并特勒停,永不收叙,朱纮免羁管外,余分送逐处羁管:
范柔中,雷州。 邓考甫,筠州。
封觉民,简州。 李 新,遂州。
衡 钧,淄州。 胡端修,广安军。
赵令畴,蔡州。 周 谊,郴州。
安信之,同州。 孙 琮,荆门军。
高公应,随州。 郭执中,成州。
王 察,深州。 赵 峋,处州。
李 杰,唐州。 李 贲,单州。
石 芳,曹州。 吴安逊,濮州。
周永徽,眉州。 金 极,庐州。
张 集,潍州。 吕谅卿,亳州。
鲜于绰,河阳。 黄 策,登州。
高 渐,抚州。 张 夙,广济军。
王 贯,棣州。
梁 宽 曹兴宗 陈师锡 刘 勃 黄安期
沈 千 罗鼎臣 高遵恪各降两官。宽等六人并添差监当,鼎臣、遵恪仍致任。
于 肇 黄 迁 莫仲正 许尧辅 杨 朏
胡 良 李 修 梅君俞 张 居 黄 才
寇宗颜 曹 盥 林 肤 葛 辉 逢纯熙
王 交 张 溥 胡 潜 董 祥 蒋 津
王 守 王 阳 张 裕 王 拯 侯顾道
周遵道 宋寿岳 谢 潜 王公彦
二十九人并冲替,系私事理重,仍不得改官。
《实录》无此段。此据诏旨及《宣和录》二年九月十三日。可考。陈唐崇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、五年正月十七日当考。许安修崇宁五年正月十七日。
二年九月庚寅,诏应上书邪等人,知县已上资序,并与宫观、岳庙,选人不得改官,及不得注县令。丙申,诏建中靖国元年及元符末奸党,并合焚毁文字等,并并元祐(已下并见《元祐党》)。
校勘记
[1]沈街 原本『街』字作墨丁,据《长编拾补》卷二○补。
[2]冯百药 原本作『冯伯药』,据本书卷二一四『选人轻第二等』条改。
[3]陈琰 原本『琰』字作墨丁,据《长编拾补》卷二○补。《长编拾补》原注: 『已见邪中。』
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四
徽宗皇帝
追复元祐党人
崇宁四年九月,九鼎成。己亥,御笔手诏:『元祐奸党诋讪先帝,罪在不赦。曩屈常宪,贷与之生,屏之远方,固无还理,弃死贬所,岂不为宜?今先烈绍兴,年谷丰稔,铸鼎以安庙社,作乐以协神民。嘉祥荐臻,和气浃洽,肆颁赦宥,覃及万方。兴造邦诬,久责遐裔,一夫失所,朕尚侧然,用示至仁,稍从内徙,服我宽德,其革尔心。应岭南移荆湖,荆湖移江淮,江淮移近地,惟不得至四辅畿甸。除上书已经量移及近乡人外,依下项州:一、今来朝廷宽恩,所移州军不见得地里远近。窃虑所移,却有远近妨碍去处不同。限指挥到五日内,许经州自陈乞去处,本州入急递申尚书省,即不得陈乞非合移路分及拘碍去处。如愿依旧者亦听。一、今来系特降诏许量移,今后有司不得用例检举量移,违者以违制论。一、量移诸州人离州日,并免伴送,具起离及到日申尚书省。邹浩,昭州移汉阳军。陈次升,循州移鄂州。余爽,封州移潭州。范正平,龚州移岳州。范柔中,雷州移全州。黄庭坚,宜州移永州。陈瓘,廉州移郴州。任伯雨,昌化军移道州。张庭坚,象州移复州(二年八月一日自鼎移象,三年四月一日,却移桂州)。龚夬,化州移桂阳监(二年八月一日自象移化)。李祉,英州移汝州。王道,韶州移郴州。梁弼,琼州移归州。陈恂,南恩州移峡州。马谂,南恩州移岳州。王履,新州移归州。郭子旂,宾州移峡州。赵希德,宾州移荆门军。王长民,循州移江宁府。张林,白州移衡州。范纯粹,鄂州移宣州。阎守勤,全州移涟水军。王化基,高州移全州。曾布,衡州移舒州(廉口舒任)。刘安世,光州移江州。孙琮,荊门军移海州。马涓,澧州移荆门军[1]。李深,复州移建昌军。曾纾,永州移和州。蔡克明,桂阳监移饶州。郑居简,邵州移滁州(三年四旦一日编管信州)。韩忠彦,济州移相州(磁副济置。)范纯礼,徐州移单州(静江使副。)安焘,建昌军移襄州。王古,温州移徐州。曾肇,汀州移台州(明年正月十七复官。其置汀州在二年七月十五日)。朱师服,兴国军移秀州。张耒,黄州移兖州。吕希纯,汝州移河阳。王觌,临江军移润州。丰稷,建州移婺州。张舜民,房州移虢州。谢文瓘,邵武军移处州。龚原,和州移湖州。吴安逊,汉州移汝州。冯说,徐州移汝州。梁安国,齐州移泽州。王箴,通州移陕州。曾焘,歙州移单州。裴彦臣,池州移广德军。朱绂,福州移睦州。李穆,金州移邓州。邓世昌,密州移唐州。王化臣,青州移济州。李之仪,太平州移唐州。江公望,南安军移衢州。陈棺,归州移光州。
吕本中《杂记》:崇宁间,蔡京每谓人:『如刘安世,更雄捣硙磨,亦只说元祐是也。』京执政久,亦时有长者之言。尝有乞将元祐臣僚编置远恶州郡者,京曰:『元祐人本无大罪,止是不合改先帝法度耳。』其后蔡京得保首领以没,未必不缘其有长者之语也。
崇宁五年正月戊戌,是夕,彗星出西方,由奎贯胃、昴、毕,至戊,没。乙巳,诏以星文变见,避正殿,损常膳。中外臣僚等,并许直言朝廷阙失(实有)。又诏:『应元祐及元符末系籍人等人,合既迁谪,累年已足惩戒,可复仕籍,许其自新。朝堂石刻,已令除毁。如外处有奸党石刻,亦令除毁,今后更不许以前事弹纠,常令御史台觉察,违者劾奏(实无)。』
诏旨有此,《实录》乃削去,不知何意也。
丁未,大赦天下,应合叙用人,依该非次赦恩与叙;应见贬责命官未量移者,与量移;应官员犯徒罪以下,依条不以赦降去官原减者,许于刑部投状,本部具元犯因依闻奏,未断者并仰依令赦原减。诏:『已降指挥,除毁元棺奸党石刻及与系籍人叙复注拟差遣,深虑鄙浅愚人妄意臆度,窥伺间隙,驰骛抵巇,觊欲更张。熙、丰善政,苟害继述,必置典刑。宜喻迩遐,咸知朕意。』(实有)中书省勘会崇宁二年三月六日已后所降元祐奸党指挥共二十二项,诏除冲罢外,其逐项指挥并罢。
二年三月乙酉(六日)、七月乙巳(二十九)、九月壬午(六日)、癸巳(十七)、辛丑(二十五)、乙巳(二十九)、十月庚午(五日)、十一月辛巳(五日)、十二月己未(十四)、庚申(十五)、壬戌(十七)、己巳(二十四)、三年六月甲辰(三日)、戊午(十七)、七月壬申(一日)、戊寅(七日)、丙申(二十五)、四年二月己酉(十日)、五月戊申(十二)。已上共十九项,余三项当考。今检讨得四年七月二十二日、八月二十八日、十二月三十日诏凡三项,不知即是此否,姑附见,更详考(上二十五项并见《元祐党籍》)。
庚戌,三省同奉圣旨,依下项收复:
曾任宰臣执政官:
刘挚,追复朝请大夫。
梁焘,追复朝请大夫。李清臣,追复左中散大夫(故雷户)。王岩叟,追复宣义郎。
轻第二等:
责授磁州团练副使韩忠彦叙复太中大夫、提举崇福宫。
责授廉州司户参军、舒州居住曾布叙复太中大夫、提举崇福宫。
静江军节度副使、单州安置范纯礼叙复左朝议大夫[3]、提举鸿庆宫。
责授祁州团练副使安焘叙复中大夫、提举鸿庆宫。
中大夫、衮州居住刘奉世提举明道宫(四年九月五日自沂徙兖)。
左朝议大夫章惇追复太中大夫。轻第三等:
追贬祁州团练副使黄履追复中大夫。曾任待制以上官:
苏轼追复宣义郎。
刘安世叙复承议郎。
曾肇叙复朝散郎。
邹浩叙复承奉郎,归常州。
朱光庭追复宣德郎。轻第二等:
孔文仲追复奉议郎。
范纯粹叙复朝请郎、管勾太清宫。
丰稷叙复朝请郎、管勾太清官。
王古叙复朝请郎、管勾明道宫。
勒停人:张舜民叙复朝散郎、管勾洞霄宫。朱师服叙复朝散郎、管勾洞霄宫(师服安置兴国军在元年八月二十七日)。除名勒停人:
谢文瓘叙复承议郎、管勾太极宫。
贾易叙复朝奉郎、管勾玉局观。
吕希纯叙复朝请郎、管勾太极观。
杨畏叙复朝散郎、管勾崇禧观。轻第一等除名勒停人:陈次升,复朝奉大夫、知漳州。降授朝奉大夫、提举崇福宫郭知章知虔州。朱绂特授朝散大夫、知福州。朝请大夫叶祖洽知建州。(祖洽未行,丁家艰。上官均志墓云:『大观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知洪州。』)文臣官重第一等勒停人:
任伯雨,特授承务郎。
范柔中、邓考甫、龚夬、陈瓘并叙承务郎。考甫依旧致仕(邓考甫叙复承务郎,依旧致仕。元本无之。今自后掇取增入。四年十二月三十日,与范柔中俱不许放还,却不见其致仕月日)。
张庭坚,叙复承务郎,与监庙差遣。
马涓,叙复承事郎。
封觉民,追复承事郎。文臣余官轻第一等除名勒停人:
黄庭坚,叙复奉议郎。
陈祐、李祉、并叙复宣德郎。
责授黄州别驾张耒,叙复承议郎。
李深,叙复承议郎。
李之仪,叙复朝奉大夫。
周谊,叙复朝散郎。
孙琮,叙复承事郎。
胡端修,叙复宣德郎。
赵令畴,叙复朝奉郎。
吴安逊、梁安国,并叙复宣义郎。
王箴,叙复奉议郎。曾纡,叙复承事郎。文臣余官勒停人:
江公望,叙复宣德郎、监东岳庙。
李积中,叙复宣德郎。
汪衍,叙复承议郎。
梁宽,叙复朝奉大夫。
沈千、曹兴宗,并叙复承议郎。
王极,叙复宣德郎。
陈师锡,叙复朝请郎。
杨瑰宝,叙复朝请郎。
陈弁、洪刍、周锷,并叙复宣德郎。
黄安期,叙复奉议郎。
高渐,叙复承事郎。
萧利,叙复承议郎。
赵越,叙复右朝议大夫。
滕友,叙复朝奉郎。
陈唐,叙复宣德郎。
李昭玘,叙复朝散郎。
倪直孺、王巩,并叙复承议郎。
高茂华,叙复承事郎。
欧阳棐,叙复朝奉大夫。陈察,叙复朝请郎、提举崇福宫。廖正一,叙复奉议郎、监西岳庙。刘唐老,叙复朝请郎。杨彦璋,叙复朝散大夫。张恕,叙复朝奉郎、管勾灵仙观。梁士能,叙复左朝议大夫。钱景祥,叙复承议郎。李夷行,叙复朝请郎。
黄庭坚以下至李夷行,并吕希哲、张保源、毕仲游、常安民、晁补之、李格非、朱光裔、黄隐、苏嘉、种师极、吴安诗,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。内见任宫观、岳庙差遣人依旧。程颐,叙复宣义郎,依旧致仕。吴处厚,追复朝奉郎。张夙,追复承事郎。文臣余官轻第二等[3]:秦希甫,叙复朝散大夫。降授宣德郎都贶,叙复朝散郎。朝散郎钟正甫[4],叙复朝奉大夫。许端卿,叙复承议郎。向级,叙复左朝议大夫。秦希甫以下并韩治,令吏部与知州差遣。
选人轻第二等:
吕谅卿 郑 侠 余 爽 范正平 杨 琳 苏 眪
葛茂宗 刘 渭 柴 衮 洪 羽 赵天祐 李 新
冯百药 赵 峋 李 杰 李 贲 郭执中 石 芳
金 极 高公应 安信之 张 集 黄 策 周永徽
鲜于绰 王 贯 苏 迥 檀 固 何大受
以上并于旧资上降两资收叙,送吏部与合入差遣,內无资可降人,依条注远小处。
于 肇 黄 迁 万俟正 许尧辅 杨 朏 胡 良
梅君俞 寇宗颜 张居厚 李 修 黄 才 曹 盥
侯显道 周遵道 林 肤 宋寿岳 王 交 张 溥
许安修 胡 潜 董 庠 蒋 津 王 守 邓允中
梁俊民 王 阳 张 裕 陆表民 江 洵 王公彦
方 适 鹿敏求
以上并令吏部注在外合入差遣。
叶世英,复假承务郎,不理选限。吕彦祖、何大正,并许入学。衡钧、衮公适,并与追复旧官资任。王察,于旧资上降两资追复。
以上见在人并在外任便居住,重者不得至四辅,轻者不得至畿县。内身亡者,据今来追复官品合得遗表恩泽,三分减一零数比类施行。一名者不减。十七日庚戌叙复刘挚等官,《实录》并削去,甚无谓也。今用诏旨及《宣和录》追书,或须稍删之。
癸丑,诏:『元祐系籍人等,石本已令除毁讫。所有省部元镂印板并颁降出外名籍册,并令所在除毁,付刑部疾速施行。』丁巳,诏曰:『日者符祐邪臣,乘间擅权,变乱政事,奸朋并兴,肆为诬讟,诬诋宗庙。乖父子之恩,隳君臣之义。推原用心,罪在不赦。朕既承祖宗用德为治,明示好恶,止从窜斥,以为天下万世臣子之戒。累年于兹,不忍终弃,是用差次,蠲叙复,畀禄秩,惟些不恩,顾岂复用?尚虑奸朋,妄意私议害国,士大夫狃于邪说,胥沦溺以败类,朕甚悼焉。布告天下,明谕朕意,毋惑。』戊午,御笔:『元祐系籍人,石本已令除毁讫。所有从初降黜子孙、亲属职名,拘碍差注、荐举并脚色保状,立项声说,及不得取应者,并量等第与宽释,可速立法闻奏。』是日,随龙官郝随令任便居住,谢仅与知州差遣,陈彦修、卢逢原、吴珪、范致明并与知军差遣,陈羔、李熙载、元书、费恕、李景夏、慕容将美、石悈、卢君佐、田望、曾谠、李琰[5]、蔡肇、霍汉英,并令吏部与合人差遣。
郝随以下十八人并诏旨当考。谢仅二月十六日知光州。
己未,中书省言:『近降恩霈,除石刻责降人已别降指挥外,余未经检举叙复人数不少。』诏落职及曾任京职事官监察御史已上,并开封推、判官及监司人,令刑部限半月类聚,一并申尚书省取旨外,其未复官并未复旧差遣人,并令刑、吏部不候投状,各限两月,内赃罪及私罪情重人,与依条叙复。其公罪不以轻重,私罪情轻人,并复旧官,及与未责降已前本等差遣,如叙至两官以上者取旨。
三月戊戌,诏: 『应旧系石刻人,除第三等许到阙外,余并不得到阙下。其前降重者不得至四辅、轻者不得至畿县指挥更不施行。』勘会除第二等张士良今年二月十六日奉御宝批,为系哲宗皇帝随龙人,持许任便居住外,曾任宰臣执政等官:
第一等
司马光 吕公著 吕大防 刘 挚 梁 焘
王岩叟 苏 辙 李清臣
第二等:
文彦博 章 惇 范纯仁 王 珪 韩忠彦
曾 布 王 存 郑 雍 傅尧俞 赵 瞻
韩 维 孙 固 范百禄 胡宗愈 范纯礼
刘奉世 安 焘
第三等:
张商英 蒋之奇 黄 履 陆 佃
曾任待制以上官
第一等:
苏 轼
刘安世 范祖禹 孙 升 曾 肇
邹 浩 朱光庭
第二等:
姚 勔 赵君锡 马 默 孔武仲 孔文仲
吴安持 钱 勰 李之纯 孙 觉 鲜于侁
赵彦若 赵 卨 王钦臣 李 周 王 汾
韩 川 顾 临 贾 易 吕希纯 王 觌
范纯粹 吕 陶 王 古 丰 稷 张 问
杨 畏 谢文瓘 岑象求 上官均 叶 涛
杨康国 朱师服
第三等:
陈次升 周 鼎 徐 勣 路昌衡 董敦逸
郭知章 龚 原 朱 绂 叶祖洽
余官
第一等:
孔平仲 任伯雨 尹 材 陈 瓘 范柔中
邓考甫 封觉民 张庭坚 龚 夬 汤 馘
马 涓
第二等:
黄庭坚 欧阳棐 刘唐老 秦 观 王 巩
吕希哲 杜 纯 吴安诗 张保源 司马康
张 耒 宋保国 黄 隐 毕仲游 常安民
余 度 郑 侠 晁补之 常 立 程 颐
唐义问 余 卞 李格非 孙 谔 陈 郛
朱光裔 苏 嘉 王 回 李希绩 欧阳中立
吕 俦 叶 伸 李茂直 吴处厚 李积中
商 倚 陈 祐 虞 防 李 祉 李 深
李之仪 范正平 曹 盖 杨 琳 赵 昞
葛茂宗 刘 渭 柴 衮 洪 羽 赵天佐
李 新 衡 钧 衮公适 冯百药 周 谊
孙 琮 王 察 汪 衍 赵 峋 胡端修
李 杰 李 贲 赵令畴 郭孰中 石 芳
金 极 高公应 安信之 张 集 黄 策
吴安逊 周永徽 高 渐 张 夙 鲜于绰
吕谅卿 王 贯 朱 统 吴 明 梁安国
王 古 苏 迥 檀 固 何大受 王 箴
鹿敏求 江公望 曾 纡 高士育 邓忠臣
种师极 钱景祥 周 綍 何大正 吕彦祖
梁 宽 沈 千 曹兴宗 罗鼎臣 刘 勃
王 拯 黄安期 陈师锡 于 肇 黄 迁
万俟正 许尧辅 杨 朏 胡 良 梅君俞
寇宗颜 张 居 李 修 逢纯熙 南遵裕
黄 才 曹 盥 侯固道 周遵道 林 肤
葛 辉 宋寿岳 王公彦 王 交 张 溥
许安修 刘吉甫 湖 潜 董 祥 杨瑰宝
倪直孺 蒋 津 王 守 邓允中 梁俊民
王 阳 张 裕 陆表民 叶世英 谢 潜
陈 唐 刘经国 扈 充 张 恕 陈 并
洪 刍 周 锷 萧 利 赵 越 滕 友
江 洵 方 适 李昭玘 陈 察 高茂华
杨彦璋 廖正一 李夷行 彭 醇 梁士龙
第三等:
韩 治 都 贶 秦希甫 许端卿 向 级
钟正甫
内臣
第一等:
张茂则 梁惟简 陈 衍 王化基
第二等:
梁如新 裴彦臣 李 倬 谭 康 窦 钺
王 道 赵 约 黄卿从 冯 说 曾 焘
苏舜民 杨 偁 梁 弼 陈 恂 张 珠
李 偁 阎守勤 王 绂 李 穆 蔡克明
邓世昌 郑居简 王化臣
第三等:
张 祐
武臣
第一等:
郭子旂 马 谂 王长民
第二等:
王 履 任 濬 李 永 张 巽 李 备
王献可 胡 田 赵希德 王庭臣 吉师雄
钱 盛 吴休复 高士权 李 遇 潘 滋
李 珫 崔昌符 李嘉亮 刘延肇 李 基
第三等:
姚 雄
二月十六日诏,当考。二月十四日,除高阳副总管。
四月丁丑,臣僚言: 『伏睹知江宁府徐勣、知虔州郭知章、新知漳州陈次升、知福州朱绂,是四人者,皆元佑奸党,诋诬宗庙,附会邪党。今任以牧守,尚典方面,岂能奉行法令,体朝廷继述之意哉?舆论纷然,咸以谓典刑若此,恐非所以明是非、示好恶于天下。若行放罢,予以宫祠,尚为优幸。』诏朝请大夫、知江宁徐勣提举崇福宫,朝奉大夫、知虔州郭知章提举鸿庆宫,朝奉大夫、新知漳州陈次升提举明道宫,朝散大夫、知福州朱绂提举洞霄宫。
七月壬辰,诏:『旧系籍人子弟不得到阙,而今到阙者已见讫,赴部令预集注三次。集满不授差遣者,特与直差。』又:『选人限一季,若在外指射差遣者,听仍免直差朝辞讫,限三日出门。一、系旧籍人子弟,曾任监司以上职事而身无显罪者,令本部特与升一等资任差注。一、系旧籍人子弟,不许注授在京差遣,其余亲属,不得注在京应奏官司差遣。一、应旧系石刻人,并不许到阙。』先是,臣僚上言:『自正月十四日降指挥,后来系籍人亲属并上书邪等人稍辐凑阙下,守候差遣,或就吏部注拟在京官司。当时朝廷应天以实,内修政事,理固当然。窃恐浸久,有害绍述,宜略为防限,以示好恶。』故有是诏。
十一月癸丑,臣僚上言:『伏睹崇宁五年七月三日敕:「应旧系籍人子弟不得到阙。而今许到阙者见讫赴部,令预集注三次,籍满不授差遣者,特与直差。又选人限一季,若在外指射差遣者,听免直差,朝辞讫,限三日出门。」陛下恢至仁之德,开自新之路,不忍终弃,复列仕途,兹诚尧、舜之用心也。又虑浸久,有害绍述,故略为防限,以示好恶。然到阙而见讫赴部,初无日限。臣愚伏望圣慈特降睿旨[6],应系旧籍人子弟许到阙者,若到阙三日,即令投下文字,朝见讫,三日即令赴部。所有集注、直差、朝辞、出门,自从旧条,则异趣之徒,不得倚法之脱略,而害绍述之圣政。若乃上书邪等人公肆狂妄,非上之所建立,所谓躬自蹈之,殆与系籍子弟连坐者异矣。是宜得罪,重于子弟。陛下纵以仁心,矜贷此曹,亦当固为防限。臣愚以为宜于七月三日敕内添入「上书邪等」,庶几继志述事,明示四海,仁心义政,并用不废。天下幸甚!』从之。
大观二年三月戊辰,门下、中书后省、左右司言:『检会今年正月一日赦书,元祐之初,奸臣乘间得罪放废,言念岁月之久,屡更赦宥,怀奸睥睨,报怨不已,公肆诬诋,罪在宗庙,朕不敢贷。其尚及贬所,或情轻法重,例被放弃,或非身自犯,因人得罪,止缘贪冒,附会朋比,或志匪诬谤,言有近似,或缘辨理,语涉讥讪,或止因职事,偶涉更改。凡此之类,可据元贬责罪犯审量其情,分轻重等第,取情理轻者与落罪籍,特与甄叙差遣。今将元编类册内,依详赦文,先次看详到孙固、陆佃、王存、蒋之奇、赵瞻、安焘、顾临、张问、朱师服、钱勰、王钦臣、杨畏、李之纯、王纷、马默、周鼎、向级、李昭玘、欧阳棐、陈察、梁士能、杨彦章、李贲、钟正甫、许端卿、赵彦若、贾易、姚勔、吕希绩、欧阳中立、叶伸、陈郛、朱光裔、苏嘉、吴俦、常立、李茂直、司马康、都贶、邓忠臣、廖正一、吕希哲、秦希甫、张耒、杜纯四十五人。』诏除孙固、安焘、贾易外,余并出籍。寻又看详到叶祖洽、郭知章、上官均、朱绂、种师极、钱景祥等六人。诏并出籍。
诏旨六月十九日可考。初草王珪、孙固出籍在四月十三日,今不取。《实录》并不载党人出籍事,甚无谓也。
六月戊戌,门下、中书后省、左右司言[7]:『除节次看详中纳孙固等六十人外,今依赦看详到韩维、杨康国、赵卨、鲜于侁、龚原、董敦逸、吕希纯、岑象求、孔武仲、叶涛、唐义问、余卞、宋保国、李深、陈祐、商倚、李之仪、范正平、李祉、韩治、曾纡、黄隐、马谂、王履、任濬、赵希德、郭子旂、刘延肇、钱盛、吴休复、崔昌符、李遇、李珫、吉师雄、赵希夷、王庭臣、高士权、李永、王献可、李嘉亮、姚雄、潘滋、高茂华、滕友、张溥、梅君俞、杨瑰宝、林肤、彭醇、吕彦祖、陈唐、曹盥、王守、曹兴宗、高公应、黄才、江公望、黄安期、梁俊民、王贯、张集、鹿敏求、李贲、高士育、逢纯熙、赵令畴、倪直孺、沈千、宋寿岳、侯顾、赵越、周锷、萧利、高遵裕、刘渭、杨琳、邓允中、董祥、王交、杨朏、于肇、刘勃、许尧辅、谢潜、张夙、何大正、张裕、洪刍、鲜于绰、李积中、冯百药、衮公适、李新、许安修等九十五人。』诏并出籍。
诏旨故事三月二十八日可考。《实录》无党籍事。
戊申,三省检会大观二年正月一日赦书内一项,应元祐党人,不以存亡及在籍,可特与叙官。勘会前任宰臣执政官见存人韩忠彦、苏辙、安焘。
安焘此月十四日已卒,三省检会盖在此前。
身亡人文彦博、吕公著、吕大防、刘挚、曾布、章惇、梁焘、王岩叟、李清臣、范纯礼、黄履。诏见存人与复一官。太中大夫、提举崇福宫韩忠彦特授通直大夫,降授朝散大夫苏辙可特授朝散大夫,中奉大夫、提举鸿庆宫安焘可特授中大夫,故降授太子太保、潞国公文彦博可追复太子太保,故追复左光禄大夫吕公著可追复右银青光禄大夫,故追复太中大夫吕大防可追复通议大夫,故追复朝请大夫刘挚可追复朝议大夫,故太中大夫曾布可追复通议大夫,故追复左中大夫章惇可追复通议大夫,故追复朝散大夫梁焘可追朝请大夫,故追复宣义郎王岩叟可追复宣德郎,故追复左中散大夫李清臣可追复中大夫,故追复左朝议大夫范纯礼可追复左中散大夫,故追复中大夫黄履可追复太中大夫。
初草六月二十九日敕。
校勘记
[1]澧州 原本作『浓州』,据《长编拾补》卷二十五改。
[2]单州 原本作『军州』,据《宋史·范纯礼传》改。
[3]轻第二等 原本作『轻第三等』,据《长编拾补》卷二十六改。
[4]钟正甫 原本脱『钟』字,据《长编拾补》卷二十六补。
[5]李琰 原本『琰』字作墨丁,据《长编拾补》卷二十六补。
[6]睿旨 原本『睿』字作墨丁,据《长编拾补》卷二十六补。
[7]言 原本无此字,据文意补。